“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書寫了人類發(fā)展進步的新篇章。中國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的千年‘鎏金銅蠶’,在印度尼西亞發(fā)現(xiàn)的千年沉船‘黑石號’等,見證了這段歷史。”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14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這兩天在朋友圈刷爆了。
講話提到的“鎏金銅蠶”這件珍藏在陜西的珍貴歷史文物,讓很多平時不大關心文物的中國人關心起文物,紛紛了解“鎏金銅蠶”到底是個什么東西?長啥樣有啥用?更讓陜西省安康市特別是安康市的石泉縣長了回大臉。畢竟講話中提到的唯一一個關于絲綢之路的中國文物就只有鎏金銅蠶!而這件寶貝就是在安康石泉發(fā)現(xiàn)的。如果說別的地方不免眼紅的話,安康人石泉人看到總書記這句話,則不僅是驕傲自豪,還應該也必然有眼前一亮的感慨。
在勇叔看來,這簡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咱安康的一個大禮包。
第一是政治影響巨大、戰(zhàn)略定位精準。習近平總書記這一句簡短的話不就是對安康今后發(fā)展戰(zhàn)略給予的明確定位嗎?安康今后什么發(fā)展戰(zhàn)略?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綠色發(fā)展戰(zhàn)略!
第二是文化影響巨大,標志意義凸顯。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千年鎏金銅蠶見證絲綢之路歷史,在咱們安康人看來,這無疑把安康石泉在一帶一路中的文化象征意義與文化見證價值凸顯出來。
兩點歸結到一點,就是意義特別重大、可能帶來的效益特別巨大,可以說,因此產生的效益是短期內無法用數(shù)字來衡量?梢钥隙,這種效益必然會體現(xiàn)在政策傾斜與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布局側重上。但是此事體大,這就好比是總書記給安康了一把打開特別通道大門的鑰匙,但是怎么打開誰去打開,還需要各級政府去進一步深刻研判兌現(xiàn),安康人切不可錯失良機!
第三等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安康人石泉人眼界不要太高,隔手的金子到手的銅,這個好處也應該抓住。
一是過去找了多少年安康文化標志,就是不知道什么最有代表,現(xiàn)在不需要討論了,鎏金銅蠶!既是安康歷史積淀深厚的體現(xiàn),也是安康對外文化傳播的見證,是古代農耕文化的象征,又是安康綠色發(fā)展走民生為本的循環(huán)發(fā)展之路,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進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鮮明代表。
二是安康生態(tài)旅游的主題有了、標志有了、名片有了。理由就不再啰嗦。石泉包括漢江沿線的景點不是覺得咱們的旅游項目參與性互動度不高嗎?把養(yǎng)蠶體驗加進來、把淘金比賽加進來怎么樣?乘著習近平總書記給咱安康的好風,大家速度!
三是有關部門或者有理想的公司企業(yè)抓緊了,趕緊下手申請注冊商標、研制鎏金銅蠶的各種模型仿品,比如有鎏金銅蠶圖案的紀念章、鎏金銅蠶仿真品復制品,甚至還完全可以與造幣廠合作研制開發(fā)紀念金幣。
朋友們,趕緊!勇叔只能幫你到這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