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wǎng)訊(通訊員 潘定安)6月29日,在安康市石泉縣喜河鎮(zhèn)長陽村采訪脫貧攻堅,閑聊中村干部告訴我們,海拔800多米的8組現(xiàn)居住了7戶人家,山頂上種植有20多畝稻田,幾十年生長旺盛,收成好。除此而外,村民陳顯武周圍500多畝面積的石林很壯觀,并且石中有一汪山泉,常年不枯。
記者隨縣上扶貧工作組及村干部一起來到長陽村8組,站在山崗,石林掩映在一片灌木叢中。
此處石高4米有余,酷似怪獸回首。
村民陳顯武告訴我們,他家地就在石林中間,土地肥沃,收成不錯。
見證古絲綢之路歷史的“鎏金銅蠶”,曾出土于該縣池河,現(xiàn)珍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而這圖是不是酷似一條石蠶?
歲月風雨侵蝕,石體依然堅硬,顏色呈青鋼色。石頭里長處長青的綠植,充滿神奇和生機。石中套石,洞穴相連,植物依然四季常青。
像古戰(zhàn)場的戰(zhàn)壕,仞立于山岡之上。村民種植的玉米沒有因為山高地薄缺水而欠收。
這里每年雨水好的時間,洞里會出來一股子山泉。
一汪山泉是牲畜天然的供水站,神奇不?
當?shù)卮迕裰v,這池泉水常年不枯竭,上世紀70年代是村子住戶的水源,現(xiàn)在修通了自來水,水泉依舊保護至今。
石間的樹兒已經(jīng)碗粗,每年有村民自發(fā)進石林修建枝丫,砍倒棘刺方便路人行走。
扶貧工作隊隊長武紹峰告訴記者說“希望專家來考察論證石林價值,引起多方關(guān)注,給當?shù)卣覀脫貧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