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凱)“在家就能創(chuàng)業(yè),消費不用花錢,消費還可以全返,旅游可以免費,一邊上網娛樂一邊上網賺錢,吃著火鍋刷著微博。”如果看到有這樣的一些宣傳口號的“好事”,可得當心了,傳銷組織常常披著各種“網絡馬甲”招搖撞騙。在人們的印象里,傳銷通常都在線下進行,嚴密組織、非法拘禁、限制自由是慣用手段。但隨著互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傳銷組織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出現(xiàn)了虛擬性、跨地域性、隱蔽性、金融性和更具欺騙性等新特點。
首先,什么是網絡傳銷?網絡傳銷就是利用網絡等手段進行傳銷,與傳統(tǒng)傳銷并沒有本質區(qū)別,均屬于國家明令禁止的違法行為,都是采取以繳納會費的方式,拉人作為自己的下線從而獲利。警察蜀黍根據(jù)真實案例總結六種常見傳銷伎倆
伎倆一:誘惑十足的“誘餌”
“試用工資5000,包吃包住有雙休,獎金補貼另算”。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較淺,容易被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語蒙蔽。傳銷者或者“上線”往往編造“投資高回報”、“高薪招聘”、“提供就業(yè)”等極具誘惑力的理由,投其所好,以電話或者聊天工具邀約引誘“潛在下線”到傳銷活動地。
伎倆二:假裝溫馨的“親情友情”
為提高發(fā)展下線的成功率,傳銷人員往往將個人人際交往關系比較近的人,即親戚、朋友、同學、戰(zhàn)友等作為首要考慮吸納的對象。
伎倆三:難以抗拒的“精神控制”
此類傳銷都是利用“二八定律”,對新來的受騙者,傳銷組織要求“業(yè)務員”80%談感情,20%談事業(yè),絕對不會提傳銷的事情;盲目宣揚一些所謂的“成功案例”,逐漸消除信賴人員的防御心理;不間斷的高強度“洗腦”,全面營造“傳銷致富”的氛圍,從精神上控制新加入的傳銷人員。
伎倆四:似是而非的“傳銷理論”
“消費聯(lián)盟”、“連鎖加盟”、“框架營銷”等層出不窮的新名詞讓普通群眾眼花繚亂,難辨真假。傳銷組織者專門設計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體系”,用以偽裝傳銷活動中騙人的實質。極具有欺騙性。
伎倆五:虛張聲勢的“互聯(lián)網傳銷”
網上傳銷的特點是利用網絡的公開性增加其可信度。網絡傳銷一般會在網上開辟專門網站,發(fā)布傳銷信息,誘騙網民上當。他們打著“資本運作”“電子商務”“網絡銷售”“網絡加盟”“網購平臺”“私募基金”“股權投資”“網絡直銷”“網絡營銷”“網絡代理”“網上學習培訓”“點擊廣告即可獲利”等名義,通過互聯(lián)網,要求參與者交納費用、發(fā)展人員、組成人員層級網絡、從事網絡傳銷活動。
伎倆六:涉黑性質的暴力傳銷
此類傳銷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限制人身自由為主的“暴力傳銷”,對新來的人員,傳銷組織會將其身上的手機、財物和身份證件收走,派人跟蹤和監(jiān)視,限制人身自由;另外一種就是傳銷人員教唆被騙人員編造“生病住院”、“出車禍”等謊言,向家里要錢,更有甚者教唆被騙人員在電話給家人演戲,以“綁架、不給錢就就如何”的形式敲詐勒索。
旬陽警方提醒:傳銷人員往往利用了“人情”和“貪欲”,所以防范傳銷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清醒,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凡是以發(fā)展會員、加盟等名義要求交納資金、購買產品、發(fā)展下線,并以下線所交納的資金或銷售額作為報酬提成依據(jù)的,均屬于傳銷行為,請?zhí)岣呔琛?span style="display:none">EMu安康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