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片片樹葉的間隙,灑下點點光影,隨著微風一明一暗。樹蔭下的長凳上,三三兩兩的學子挨坐在一起,或低頭品讀,或相互交流、暢談理想。四周是青磚黛瓦,芳草萋萋,中間是青石小路。
桂園,作為安康中學歷久彌新的見證,飽含了每一位安中學子的記憶與情懷。盡管歷經數次修繕改造,但它依然是流逝的時間里不曾移動的坐標。
在安康中學,桂園是歷史的代表,也是文化的代表。桂園里,暨南大學二年級學生董人慧正和同學一起回憶母校的點點滴滴。董人慧是安康中學2017級的畢業(yè)生,每次暑假,她都會和同學們一起回母校看看,她說:“每每看到安中的蓬勃發(fā)展,我都感到幸福和自豪!”
這樣的幸福感不僅是因為這里擁有一個優(yōu)美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也因為每一位學子心中都裝著一份安中情懷,這情懷便是滲透于血液的文化傳承。
“讓文化植根于每一位安中人的心底,不是靠不厭其煩地說教,而是耳濡目染地熏陶。”分管學校文化建設的副校長沙成說。
走進安康中學的教室,明亮整潔是第一印象,而懸掛在側墻上的書法作品,便讓人內心沉靜。每一幅作品都是安康本土書法家的悉心創(chuàng)作,他們用墨香為安中學子營造一方精神凈土,激勵學子不懈努力、奮發(fā)向上。學校校史館500余平方米,不僅保存著數百件包括于右任題詞、邵力子捐贈的《萬有文庫》線裝叢書在內的名人照片、文字、圖片以及相關實物。還設立了全省中學最大規(guī)模的美術館,館內收集、保存、展覽的書畫作品達500余件,藏有本土作家的詩歌、散文、書法、繪畫作品等書籍1000余冊,算得上是全省第一所具有博物館性質的中學美術館。
2018年12月29日,安康中學藝術館成立,同時舉行劉暘光105周年書法藝術研討會。當天,作家賈平凹發(fā)來賀信說:真正的藝術家不應該被埋沒,也是不可能被埋沒的。安康中學這一做法是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這對培養(yǎng)廣大學生的書法興趣,對促進和繁榮傳統(tǒng)文化藝術,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傳播文化也保存文化,用文化的力量來滋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發(fā)展的人,安中一直都沒有缺失,更沒有遲到。
2011年,安康中學被正式命名為“省級示范高中”。
正如安康中學大門上那副醒目的對聯(lián)所言:“講政治辦優(yōu)公益高中 敢擔當打造三秦名校”。